公元前205年,韩信率军攻破魏国都城平阳,魏王豹被五花大绑押至刘邦帐前。这位反复叛汉的诸侯到死都记得相士许负的预言:“薄姬当生天子!”正是这句话,让他在乱世中赌上了身家性命。
苍龙入梦
薄姬本是魏国宗室私生女,其生母魏媪为了攀附权贵,将女儿送入魏豹后宫。入宫前,魏媪重金请来名震天下的女相师许负。
当许负见到薄姬时,突然伏地叩首:“此女腹中必承龙脉!”消息传到魏豹耳中后,本已经归降刘邦的魏豹王连夜召集谋士:“天子岂能屈居人下?”于是他决定叛出汉营。
韩信破魏后,刘邦将魏豹后宫尽数充入织室。薄姬与其他宫女每日在织布机前劳作,手指被丝线勒出血痕。某日,刘邦巡视织室,听见两名得宠的宫女讥笑:“某些人还做着当太后的美梦呢!”刘邦循声望去,只见薄姬低眉垂首,素衣荆钗却难掩清丽。
当夜,刘邦召见薄姬。面对这位掌握生杀大权的帝王,薄姬轻声道:“昨夜妾身梦见苍龙盘踞腹中。”刘邦闻言大笑:“此乃天命助朕!”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记载:“是日幸之,竟不复见。”仅一夜宠幸,薄姬便怀上刘恒。
薄姬的生存之道
公元前195年,刘邦驾崩。在未央宫中,吕雉正用金簪挑着灯芯,竹简上列着戚夫人、赵子儿等宠妃的名字。薄姬却在这份死亡名单外,因为此时她正跪在椒房殿外,额头紧贴青砖道:“吾愿携恒儿戍守代地,永世不返长安。”
代国位于如今的山西北部,当时那里正是大汉与匈奴的交界地。薄姬母子抵达晋阳时,城墙残破,库中存粮不足三月。史书记载,薄姬“亲率宫人纺绩,日食不过一餐”,却将半数俸禄用于抚恤阵亡将士遗孤。
某日大雪封山,匈奴骑兵突袭马邑。14岁的刘恒欲披甲迎战,薄姬按住儿子肩膀:“为君者当知止戈之道。”她命人打开城门,将千石粟米置于城外。匈奴首领见粮车无守,疑有埋伏,竟引兵退去。此事传入长安,吕后嗤笑:“妇人之仁!”
薄姬将《道德经》置于刘恒案头,亲授“无为而治”的精髓。代国百姓至今流传,每逢朔望,代王必至田间扶犁,太后则坐于垄上织补旧衣。十六年间,这个边陲之地竟成路不拾遗的乐土。
周勃诛吕
公元前180年秋,长安未央宫的血迹尚未洗净。太尉周勃提着吕产头颅,对群臣怒吼:“刘氏血脉岂容吕氏玷污!”当周勃提出迎立刘恒时,陈平质疑:“代王年长,其母薄氏恐成新外戚。”周勃掷地有声:“薄姬父为织工,族中无人为官,此天赐守成之君!”
《汉书》记载,周勃亲率千骑赴代国边境迎接,却发现刘恒仅带六名随从,乘牛车而来。薄姬母子入长安时,百姓发现太后车驾竟无金玉装饰。
入宫次日,薄姬当众焚烧代国臣民联名请愿书:“恒儿若失德,代地父老可另择贤君。”这番举动彻底打消了功臣集团的疑虑。
薄太后的政治谋略
公元前179年元月,未央宫前殿。周勃因谋反嫌疑下狱,汉文帝准备将他斩首。薄太后头裹素巾闯入朝堂,将头巾掷向儿子:“绛侯诛吕时手握玉玺不取,岂会谋反?”次日,周勃官复原职。
面对南越王赵佗称帝的危机,薄太后命人将赵佗祖坟修缮图本送至岭南,附言:“老妇夜梦先帝,言及与君共饮灞上。”赵佗阅后痛哭,自去帝号。
薄太后临终前,将珍藏的《黄帝四经》交给窦皇后:“告诉启儿,治大国如烹小鲜。”
结语
当未央宫的铜漏滴尽最后一滴水珠,薄太后的楠木棺椁正缓缓驶向霸陵。这个从织室走出的女子,用隐忍织就了大汉江山。周勃在葬礼上老泪纵横:“若无此妇,安得文景?”而历史给出的答案,早已镌刻在“文景之治”的丰碑之上。